通過對現場的實地考察及向委托方了解、調查建筑的使用功能及使用情況,了解是否有改變結構以及用途變更等情況。
現場采用激光測距儀、5m 鋼卷尺、鋼直尺及鋼筋探測儀等對房屋建筑結構布置情況進行現場測繪。
檢查結構是否有裂縫、變形以及局部損傷情況,用文字、照片等形式進行記錄與分析。
混凝土結構房屋按照《回彈法檢測混凝土抗壓強度技術規程》(JGJ/T23-2011)的規定檢測混凝土構件的強度、磚混結構房屋《砌體工程現場檢測技術標準》(GB/T 50315-2011) 和《貫入法檢測砌筑砂漿抗壓強度技術規程》(JGJ/T 136-2001)規定檢測磚強度和砂漿強度。
使用 TCR1202+R400 型全站儀對房屋四角可測棱線進行傾斜測量,檢測整體傾斜值是否滿足規范要求。采用 WILD NA2 型水準儀對房屋相對不均勻沉降進行檢測,檢測房屋是否有不均勻沉降,以推斷房屋地基基礎是否存在明顯靜載缺陷。
對房屋的主體結構進行承載力計算分析,給出相應的檢測結論和處理建議。
通過對現場的實地考察及向委托方了解,房屋為一棟二層磚混結構房屋,房屋原作為初級中學辦公室和教學樓使用,現擬將房屋改造作為幼兒園使用。該房屋在原使用過程當中未遭受過火災等災害,未發生荷載過大等情況。
現場采用手持式激光測距儀、5m 鋼卷尺、鋼直尺及鋼筋探測儀對房屋進行建筑結構布置測繪。
現場對房屋進行了外觀損傷檢測。經檢測,教學樓房屋承重墻體無結構裂縫,局部墻體粉刷有裂縫,二層板及屋面板板底有滲水痕跡,外立面裝飾面磚存在碎裂和掉落情況,一層走廊地磚局部區域空鼓和塌陷,教學樓排水管銹蝕。
為明確房屋目前實際傾斜情況,現場采用 TCR1202+R400 型全站儀對可觀測部位的墻
體采用投點法進行傾斜率測量,根據現場檢測條件,選取三個測點。結果表明,房屋傾斜無明顯規律,東西向最大傾斜率為 1.20‰,南北向最大傾斜率為 1.07‰,所測測點的傾斜率均小于《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11)中規定的房屋整體傾斜 4‰的限值。(注: 房屋傾斜率測量包含施工誤差)
現場采用WILD NA2 型水準儀,選取設計處于同一水平面的窗臺進行沉降差測量。根據房屋特點,取東側一層的窗臺為基準點進行測量,高于基準點為正值,低于基準點為負值。測量結果表明, 房屋最大局部傾斜率為 1.42‰ , 小于《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
(GB50007-2011)關于同類建筑基礎局部傾斜的限值 3‰(注:沉降觀測包含施工誤差)。
結合現場檢測數據,采用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編制結構設計軟件 PKPM,建立合理的力學計算模型,在不考慮地震作用的情況下,對房屋承載力進行驗算
3、 檢測結論及建議
(2) 結果表明:教學樓房屋承重墻體無結構裂縫,局部墻體粉刷有裂縫,二層板及屋面板板底有滲水痕跡,外立面裝飾面磚存在碎裂和掉落情況,一層走廊地磚局部區域塌陷, 教學樓排水管銹蝕。
3) 房屋的整體傾斜和不均勻沉降均小于規范限值要求。
4) 檢測推定,教學樓房屋磚砌塊的強度等級推定為 MU15,教學樓房屋砂漿強度推定為 1.2MPa,混凝土強度等級推定為 C25。
() 根據現場檢測結果,按照現行的設計規范及實測取值,結構承載力驗算結果表明 ,教學樓房屋承重墻體承壓條件下,基本滿足承載力要求,一層局部門洞處短墻抗力與效應之比<1.00。
(6) 房屋原作為初級中學使用,現擬作為幼兒園使用,因使用功能未發生改變,且變形檢測中傾斜與相對不均勻沉降檢測結果均在在規范要求限制內,教學樓房屋基本滿足承載力要求。
建議對教學樓房屋現存損傷部位進行修繕處理,并在后續使用過程中對受檢房屋進行定期維護及保養,若發現原結構使用過程中有異常情況并存在安全隱患時,應及時采取有效處理措施。